滴滴香|給您最完整的茶道體驗
文山包種茶 | 擁有百年歷史的製茶工藝

文山包種茶 | 擁有百年歷史的製茶工藝

Mar 04. 2021

1.包種茶產地及命名由來
包種茶清香甘醇的滋味曾在日治時期風靡海內外,由於價格高、利潤好,再加上日本政府的大力推廣,種茶、製作包種茶的產業,逐漸從南港擴散到坪林、石碇等地,放眼望去,山坡上到處都是茶園。從這些地區出產的包種茶彷彿品質保證,於是以當時的地名「文山郡」來統稱為「文山包種茶」。目前主要產地為坪林、石碇為大宗。

而命名由來最常見的說法是,包種茶主要以「青心烏龍」這種茶樹品種來製茶,而青心烏龍的閩南語俗稱「種仔」,當這種茶葉製成後,用方形福建毛邊紙兩張內外相襯,放入茶葉四兩包成長方形之四方包,包外蓋上茶名及行號印章,久而久之稱之為「包種」,然後運往福州加實香花出售,或經由廈門直接運銷南洋,這是包種茶製造的開始,也是包種茶名稱的由來。 現亦有人將之古意新解,稱之「包中」,希望喝茶後參加應試會考也能包中。

 

2.製茶技術的百年歷史
光緒七年(一八八一年),福建泉州府同安縣茶商吳福源氏(或稱吳福老),因感到在福建改製包種茶獲利不多,為圖厚利起見,遂帶著技術人員(茶師)渡臺,在臺北設立「源隆號」專門製造包種茶,就在這一年,臺灣包種茶首次輸出,運銷海外。不久,安溪縣茶商王安定氏及張古魁氏兩人合夥組設「建成號」經營包種茶,由淡水運往廈門,再分運南洋銷售。此後一般茶農競相仿製,包種茶產量逐漸增加。

光緒十一年(一八八五年),福建安溪又有王水錦氏及魏靜氏兩人相繼來臺,在七星區”南港大坑”悉心從事包種茶栽培及製造的研究改進工作,一方面改進栽培及製茶技術,另一方面也將技術傳授給同業。日本佔領臺灣(一八九五年)後,為改進臺灣茶業,也選擇該地為 包種茶產製研究中心 ,自民國九年(一九二0年)起,每年春、秋兩季在當地招集全省茶業界子弟,舉行包種茶講習會,由王、魏兩氏擔任講師,熱心教導,臺北縣農會及新竹縣農會也相繼招集有關人員前往學習。王、魏兩氏對臺灣包種茶的貢獻很大。


由以上所述可知包種茶產製技術最早發達者,為臺北縣”七星區”(即今臺北市南港區),”文山區”次之,按製茶品質而論,則以文山區所產最優,所以習慣上稱為「文山包種茶」。目前所說的文山茶區,包括臺北縣坪林、石碇、深坑、新店、汐止等鄉鎮市,種植青心烏龍等優良品種茶樹,茶芽幼嫩柔軟,所製之包種茶品質極佳,以文山包種茶聞名於世。


3.包種茶的特色及基本介紹
包種茶屬於六大茶系青茶類,有著滿滿當年福建先祖的烏龍茶手路特質。包種茶在不同時代對於發酵度、烘焙的技巧有所差異,傳統經典茶湯顏色較深,綠葉鑲紅邊要求的紅水包種茶果香十足,而在近代色澤鮮艷墨綠,水色黃中帶綠且清澈明亮,滋味甘醇,風味介於不發酵的綠茶及完全發酵的紅茶之間,最大的特色就是帶有清新的花香味,不同製茶師做出來的茶香不太一樣,有些散發出淡淡的桂花香或蘭花香,有些則帶有濃郁的野薑花香。

常見以下幾種特色:
▨ 著重花香氣、滋味延展細膩
▨ 釋出速度快,口感不厚重
▨ 春季、冬季品項最受歡迎

 

4.包種茶是綠茶嗎? 與綠茶的差異是什麼?
包種茶是屬於烏龍茶,只是一般常見的烏龍茶通茶都是以球狀外觀為主,而包種茶是做成條狀形的茶葉,與綠茶外觀類似,導致很多人誤以為是綠茶。

包種茶 vs. 綠茶
茶葉 茶葉種類 發酵度 外觀 香氣
包種茶 烏龍茶(青茶) 半發酵 條索狀

花香

綠茶 綠茶 未發酵 條索狀 青草

 


5.包種茶如何沖泡飲用

熱泡:

沖泡的時間:每多一泡加5-10秒,可回沖6次以上
使用的茶量:茶葉量約1/2壺 。
使用的溫度:推薦使用攝氏100度水溫,沸騰佳。
▨ 範例:使用一般常見陶壺
一沖:30秒
二沖:10秒
三沖:15秒
四沖:20秒
….


冷泡:
沖泡冷泡茶,茶葉:水的比例約為1:100。5公克的茶葉,置入600c.c左右的冷開水。
包種茶屬於條型烏龍茶,因此冷泡時間較短,約2-3小時。


包種茶拿鐵:

1.茶葉:水的比例約為1g:25-50c.c(根據個人弄度喜好決定),加入沸騰後的熱水,浸泡1~2分鐘。
選用全脂鮮奶倒入牛奶盅,把牛奶盅放入鍋中以沸騰的水隔水加熱一分鐘,約攝氏60~70度時再將溫牛奶倒入杯中,最後將茶與牛奶的油脂完美融合,取1:1的比例即為最完美的鮮奶茶。

2.茶粉:奶的比例約為2g:100 c.c,將茶粉均勻的攪散,倒入牛奶混和即可完成。

 

6.包種茶英文
包種茶一般為兩種寫法,包括PouChong tea、BaoZhong tea都有人使用。文山包種茶英文則加上Wenshan(文山)即可。名稱使用上較為多樣